把鸡毛蒜皮变成平安“枫”景
来源:六盘水市公安... 责编:刘敏 时间:2025-04-30 浏览次数:131

“李哥,你家院墙要是再往外扩 50 公分,我家三轮车可就进不了门了!”近期,范家寨村的王老汉和邻居李大哥因为 30 厘米的宅基地闹得不可开交,差点动起手来。没想到第二天,驻村辅警带着 "勺米义巡" 的几个老哥就上门了,量地、讲理、拉家常,硬生生把一场可能升级的冲突化解在桌面上。


image.png


“勺米义巡”  群众当主角的平安舞台


在六盘水市水城区勺米镇,8 支由网格员、企业安保、退伍军人组成的“勺米义巡” 队伍,每天像流动的 “平安哨”。他们不仅巡逻提醒安全防范,更重要的是当“矛盾侦察兵”。有一个深夜,“勺米义巡”队员张大哥在矿区巡逻时,发现一辆可疑面包车在偏僻路段停留。他立即通过对讲机向派出所报告,民警迅速出警询问调查并拦截,当场查获车内 3 名盗窃电缆的嫌疑人。


image.png


“我们义巡队每天分片巡逻,发现异常情况随时联系派出所,现在大家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可高了!”张大哥说。

自“勺米义巡”队伍组建 以来,巡逻队累计开展巡逻 500 余次,提供线索 30余条,协助化解矛盾纠纷百余起。

“我们辖区有 5 家煤矿、1 个 4A 级景区,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就像地里的土豆,一锄头下去能冒出来好几个。” 所长邓兵说。为了不让小矛盾升级成大麻烦,派出所依托“一村一警”的驻村辅警,再加上“勺米义巡” 的 “千里眼顺风耳”,去年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55 起,化解率 100%,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微调解”   多方联动促和谐


去年 4 月,勺米镇范家寨村发生一起棘手的土地纠纷。某养殖企业在扩建时与村民李某因土地面积认定和赔偿标准产生分歧,甚至发生肢体冲突。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联动村支两委、司法所、法庭组成调解专班,连续三天实地测量土地、查阅历史台账,并邀请懂苗语的调解员参与沟通。最终,通过“警司村” 三方联调机制,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并握手言和。


image.png


“以前这类纠纷可能闹到法院,现在派出所牵头一调,省了不少麻烦!” 村支书感慨道。今年以来,勺米派出所累计化解矛盾纠纷 184 起,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 10.4%。

“警务背包”  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警官,我媳妇怀孕七个月了,就快要生了,我又要干活没时间去派出所给她补办身份证,咋办哦?”今年 3 月,村民王大哥在“警民联系群”里发了条消息。民警符小飞马上回复:“别担心,针对你的特殊情况,我们上门去办!” 当天下午,符小飞背着警务背包和驻村警务助理来到王大哥家,现场填表、拍照,迅速办理了补办身份证业务。


image.png


在勺米派出所,每个驻村警务助理都有个六盘水市公安局配发的“百宝箱”式的警务背包,里面装着户籍表格、宣传手册、灭火器检查单等。他们不仅是调解员、巡逻员,还是代办员、宣传员。


image.png


“三色预警”  矛盾纠纷的“天气预报”


“这个月范家寨村的纠纷预警是黄色,重点关注邻里关系。”每周一的例会上,民警们都会对着“三色预警图”分析辖区情况。勺米派出所把矛盾纠纷分为红、黄、蓝三级,红色代表高风险,黄色是中等风险,蓝色是低风险。针对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调解策略。

去年夏天,辖区某煤矿因为征地补偿问题,20多户村民欲聚集到矿上讨要说法,勺米派出所了解到该矛盾纠纷后,立即将其设定为“红色”,联合镇政府、司法所、村委会成立调解专班,连续五天在矿上和村民家里来回跑,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要是放在以前,这种事可能要闹到镇上甚至区里,现在有了预警机制,我们提前介入,把火扑灭在冒烟阶段。” 副所长朱涛说。


image.png


从“勺米义巡”的群防群治,到“云上调解”的科技赋能;从“警务背包”的贴心服务,到“三色预警”的精准防控,勺米派出所的“主防”组合拳,把群众眼里的“鸡毛蒜皮”变成了平安建设的“枫”景线。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进行分享

微信
微博